案例分享
基于绵羊T2T参考基因组结合SV与群体选择分析--挖掘与羊毛细度相关的变异(Nat Genet, lF=31.7)
文章题目:
Telomere-to-telomere sheep genome assembly identifies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wool fineness
研究亮点:
1、采用长读长测序构建高质量 T2T 基因组(含X、Y性染色体)解析复杂重复区域和结构变异。
2、解析群体基因组结构,揭示不同进化分支的遗传分化模式。
3、识别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选择信号,解析关键环境适应性变异。
4、发现大规模结构变异(SV),揭示其在群体进化中的作用。
5、结合 SV 与选择分析,挖掘重要功能基因,助力进化与育种研究。
主要研究结果:
本研究完成了绵羊端粒到端粒(T2T)基因组的高质量组装,填补了当前绵羊参考基因组的空白区域,并对关键基因组特征进行了深入解析。研究团队基于ONT、PacBio HiFi长读长测序、Bionano光学图谱及Hi-C数据,成功构建了湖羊(HU3095)的T2T基因组(T2T-sheep1.0),总长2.85 Gb,相较于Ramb v3.0,解析了220.05 Mb的新区域,并首次组装出完整的Y染色体(T2T-sheep1.0-chrY)及着丝粒区域。进一步分析揭示了绵羊着丝粒主要组成,并探究了绵羊中着丝粒结构的进化模式。
本研究还基于18只已发布的羊PacBio三代测序数据,检测到192,265个结构变异(SV),其中16,885个位于未解析区域(PURS),部分与湖羊的繁殖和毛囊发育相关。同时,基于738只家养绵羊和72只野羊的重测序数据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,结果表明T2T-sheep1.0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更高,错误率更低,并能更准确地反映绵羊的群体进化历史。
此外,通过比较家养与野生绵羊的基因组数据,研究鉴定了驯化过程中受选择的基因组区域,并发现了多个新选择信号,进一步解析了与羊毛细度相关的TARBP1、EPS8、DMXL2基因,以及与毛发生长相关的RSPO3、OFCC1基因.本研究首次完成了绵羊T2T基因组的高精度组装,并在结构变异、群体遗传学、性染色体进化及毛用性状遗传机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。

参考文献
Luo LY, et al. Telomere-to-telomere sheep genome assembly identifies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wool fineness, Nat Genet. 2025